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当前位置是:主页 > 族人时空 > 关于查寻懋公上源的情况综述

关于查寻懋公上源的情况综述

编辑:王雄琥 时间:2012-05-11 点击:

关于查寻懋公上源的情况综述

   

    寻根溯源,乃尊宗敬祖之行。我王姓懋公支系而今也是拥有数万人的大支系。如果连始迁祖上源也不能知悉,那真是我支系族人的可叹可悲!又特别是值此太平盛世,全国乃至海内外各姓氏族人纷纷研究族史、完善家谱、光宗睦族的时际,更是叫人尴尬极致。

   几年来,我们始终怀着一颗赤城之心,尊宗敬祖之意,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条件,不惜财力物力及其精力的付出,为寻找懋公上源,竭力而为。

    ——不惜代价购阅和查对资料,努力寻找懋公上源的有关线索。根据有关信息的显示和各方人士提供的关于懋公上源的线索,我们一方面花费了数千元资金,先后订购了《王氏通谱卷首》、《太原王氏通谱》、《三槐王氏通谱》、以及《中华王姓通史》、《贵州府县志辑》、《云南府县志辑》、《江苏府县志辑》、《明实录》、《明朝档案集》等复印件或电子版资料;一方面不断出资支付差旅费,就近分别从浙江、江西、石家庄等地托请打工的朋友或老乡,先后找浙江温州的王瑜臻,找江西吉安的王磊晶,找山东荷泽的王金平,查对有关材料。还有,就是不懈与各地知名王姓族人联系联络的网信、电话、邮资等费用,持之以恒地不断采用各种渠道与各方知名人士进行交往联系。同时,还特别联系了于无锡工作的王晓波宗亲,让他不但付出一两年的节假日,还自己花费油料,累计驾车跑数千公里路,辗转在南京、句容、湖州、无锡等地,而且每到一处也要花钱买礼品送人,虽然没有请他算算细账,但我们敢说花销也是数千。也还有象贵州六盘水市的王树有老人家,年进古稀了,还独自一人到南京等地,上千元一餐的自费宴请他人,进行寻访懋公上源的活动。

    ——竭力研究家谱与族史资料,细心捕捉有关懋公上源的线索。在近几年中,我们始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研读《太原王氏通谱》、《三槐王氏通谱》、以及《中华王姓通史》、《明实录》、《贵州府县志辑》(电子版)等资料,同时又尽量收寻家族中各时期编制的各种形式的谱牒,对各种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推敲,从中去寻求点点滴滴有关懋公身世与上源的依据及资料。于是找出了如《三槐王氏通谱》上有三槐王氏旦--素--巩--皋--允--组--有信--如京--伦--文渊--元浩--桓--伯燻--来(1395-1470)--钥(1425年生)--淮(1446年生)--懋--煾--(垹、埱)(此后再也找不到传承情况。详见卷12、十册)。来公乃是朝廷官员,于1450年率军到贵州毕节一带征剿过苗族起义,后荣获朝廷“威德尽仆”的称号,官至一品荣禄大夫。据通谱上记载来公及其几代是居住于宁波市江北区。等数条很有研究价值的线索。当然于其中呢,已发现了我们现行家谱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国珍祖世系下的永荣、永寿两支系于谱上显示为断代不清的支系;大贵祖世系下的君坐祖本有传承后裔,而却于谱上显示为无传;等等。

    ——尽可能地多方寻求帮助,查证各位族人提供的条条线索。为查对清楚有关线索,特别是玉林祖公留下的谱稿,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为之搭就的平台(即网络信息和年会机会),广泛接触并邀请了中心的理事长王听兰、浙江的会员王福华、王家振、江西的会员王水龙、重庆的会员王崇博、江苏的会员王元根、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耿、以及彝良的王定安和六盘水的王大锐等对王姓族史有研究或正在对中华王氏有关谱系进行编撰的人士给予帮助。一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充分利用现行的电脑、电话、传真等通讯条件,广泛收寻与下载相关材料,寻找与联络各方有可能知情者,进行关于懋公身世与上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于是,对目前我们所收集到的所有线索都基本上实现了条条有明确的结果。

    如贵州六盘水市王树友老人家寄给我们的玉林祖公留下的谱稿,其原本是将三槐王氏长房王懿公至王从、临川王氏王明公至王益公、浚仪王氏王安道公至王懋孙公等三段不同的世系串连在一起组成的。现在已基本查明懋公与临川王氏无关。至于三槐王氏长房王懿公至王从这一段呢:…—祐—懿(弟旦、旭)—谅(兄弟睦、贽)—克(弟准)—震(弟需、霖、霭)—仰(兄弟豪、瑛、杰)—丛(淹—裴、涵—槃、槩)—?(注:《三槐王氏通谱》上仅载到此,再无下文。据《三槐王氏通谱》上所载丛祖公居住地是鄞县,也就是今天的宁波)。现已查出王淹公有后裔在湖北省的监利县,王槩曾做过徽州司法参军,查不出后裔情况,王槃的情况一点也查不到。至于浚仪王氏这方面呢,她的上源及其世系情况也基本查清,现在余下的问题是需要到宁波的姜山镇唐家汇村或江东区五乡镇的宝同村寻访王应麟后裔,从他们的家谱上查看其王应麟曾孙王懋孙的有关情况,看看是否与我们懋公的情况相关联。如果王茂孙到中晚年确有迁居贵州毕节的记载,那么懋公就极有可能是王懋孙。即懋公上源应是:太子晋(王子侨)/王子成父(森)—宗敬(荣)—质(字灿然,其兄彬、字仕蠲)—覃—渠—升—硕—芝—亿—错—坟—渝—息—昱—龁/永—颐—翦—贲—离—元—忠/浑—仲—袭—吉—骏—崇—遵—音—仁—融—览—裁—导—洽—珣—昙首—僧绰—俭—骞—规—褒—鼒—弘直—綝—晔励—友名—卞—恁—审知(其兄潮、审邽)—延政(其兄延翰、延稟、延钧、延丰、延美、延保、延武、延望、延羲、延喜,其弟延资)—继勋—永宗(其弟永轰、永绪)—嗣康—继先—安道(南宋1165-1173年间始落籍于四明,定居于鄞县孔庙镇县学之前。其弟守道、处道、悦道)—睎亮—撝(揮)—應麟(1223年—1296年)(弟應鳯)—良学(弟昌世,生卒时间:1267—1327年)—文远—懋孙(弟去疾,王懋孙即是后来的王懋)。此线索经王万奇、万万鹏、王万忠三位宗亲2011年5月前往查寻,后已作否定的结论。

    玉林祖公可谓是我族中一位颇有学识,又置身于几百年的先辈,他所留下的线索,应该较我们今天的线索更有值得斟酌的一面。而且,其所拟定留下的世系首段与今天各方综合论证下来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又有,根据接触河北天官王宝全等家门,以及研究他们为之提供的资料《琅琊郡王氏宗谱(三槐堂左丞世系)》。我们认为琅琊世系三槐堂左丞世系中的王茂公与懋公有较大联系。

    琅琊世系三槐堂左丞世系中之王茂公(1292-1372),字伯昌,别号东村老人、谱名领轴、王福、王福建等,曾籍浙江山阴和江苏金陵,元明之际籍迁川黔。历任台谏、户部尚书、福建行省左丞、光禄大夫,是明朝功臣刘伯温青梅竹马的同窗矽交。配杨氏、李氏、刘氏等,生八子:荣(金)、华(银)、富(匣)、贵、龙、虎、凤(曹县谱名麒)、麟。

    王茂公原系元朝宰辅,至明朝初年,因信守“一臣不事二君”之故,招至面对朝廷的迫害,所以不断更换名字(王领轴、王福、王福建等),避居他乡(共计居住过十五个省区)。其中他少年居住南京,到了中晚年又曾籍居川黔、以及回到山东。他给其子取名很有考究(“荣、华、富、贵、”“龙、虎、凤、麟”),他的世系亦是三槐堂王氏,他的许多情况连家室及其子女也无从知悉,等等。

    此外,在明洪武建立政权后,茂公被谴放到安庆进行改造,于此情景下,值朝廷需要征战时,他作为一名武将(早年曾系武定府大帅)出身的囚犯改造者,完全有可能被派遣随军征南,以观表现,再行论处。因此,形成落籍黔地之果。

     再有,就是虽然茂公本人没有来到此地,但是他的子孙来到了此地,在叙说家世时从他开始叙说,这也是情理中的事。

     此外也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茂公之八子(八房)中,自茂公遭难四处逃散后,迄今尚有第六房虎公的后裔下落不明。

    我支系始祖懋公到此落居的许多情况不详,且也无法考证,甚至可以说是一些迷,不敢说老祖宗们在撒谎,但大量的资料可鉴他们有特大的苦衷,不可告人的隐私。如:世说是四代的世袭毕节卫指挥,可是从有关地方史志资料上却找不到任何记载!说是世袭担任卫指挥,那么懋公祖逝世时,定乾祖方为十岁,如何能担当此任呢!再是懋公祖、定乾祖两代祖人与其祖母都是原配一夫一妻,可是都分别到五十三岁和五十六岁时才生长子,这就显得非常奇特!以及还有连续三代祖人的坟墓毫无半点综迹,等等。依照口碑传说之记载,一、祖籍南京句容;二、迁徙到此时间是明朝初年;三、官居毕节卫指挥之职(三品);四、到此只娶陈氏祖母一人,且又五十三岁才生长子;五、给二子取名乾、坤(“乾坤”);六、其后人世代相传自家是三槐王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们懋公祖,很有可能就是琅琊世系三槐堂左丞世系中的王茂公。即我们是琅琊世系中的三槐堂世系王旦公之后。即懋公上源世系为:太子晋(王子侨)/王子成父(森)—宗敬(荣)—质(字灿然,其兄彬、字仕蠲)—覃—渠—升—硕—芝—亿—错—坟—渝—息—昱—龁/永—颐—翦—贲—离—元—忠/浑—仲—袭—吉—骏—崇—遵—音—仁—融—览—裁—导—洽—珣—昙首—僧绰—俭—骞—规—褒—鼒—弘直—綝—曒—宰—仲连—绍—玙—及—鍼—摶—言—彻—祜—旦—素—巩—琳/皓—缙—德—顺—如龙—章—泯—茂(懋)

    还有就是,王晓波宗亲于三沙王氏王翰昌会长处查阅到资料:(东沙新安支系)…—信(11世)—忠義(娶妻陈氏,明太祖诰封武德将军,卫指挥,人籍金陵。其兄忠宪,其弟忠良)—彬(娶妻顾氏,明成祖诰封武德将军,赐世袭指挥佥事。)—得(娶妻陶氏,袭任指挥佥事)—玩(袭任指挥佥事)—朝(娶妻陈氏,袭任指挥佥事)—应春(袭任指挥佥事)—元吉(袭任指挥佥事,其弟元啟)—聘之(袭任指挥佥事,其弟尊之)—仁沾—尔椿(生于1654年,自金陵回迁句容)—正鳯—大成—洪怡—光旭(生于1814年。其弟光茂、光临)—…。三沙王氏新安支系谱的这一世系自忠義公起至聘之公止,于祖籍、年代、官职及背景均与懋公和其后几代相符,但名讳却一代也不合,各代做官的地址也不详,如果说是属我们懋公世系的话,除非有资料能证实或说明东沙(祖居昆山)新安支系于编撰谱牒时就是虚拟的,那么懋公便是忠義公,忠義公以下的真实世系就是懋公以下的世系。

    再有就是,根据毕节前两年寄与王芳金老人家的一份其上面明确标注有与懋公情况相一致的世系资料,现经与浙江温州的王瑜臻处查对开闽王氏族谱,得到证实,这份世系材料的前半部分是属于琅琊世系,是正确的,而于标有懋公的这一段却是查无出处、找不到依据的材料。即有“(琅琊世系)—煜(从南京迁江西吉州泰和,其兄煊)—崇文(吉州刺史)—億—子朝(其兄子与、子啟)—伦(其兄原、孔昭、协成、步武、健平)—威朋(字世卿,迁南京江宁句容珠巷。其兄端,字世禄。其弟琼。)—其(其兄安仁,字元仲)—懋(注明洪武十五年奉令征南人黔)”。这一段是出于贵州纳雍的王显光们2005年修谱时王进所拟的一份草案材料,是没有任何资料依据的。

    ……

    最后,在宗族联谊会及其不少宗亲的一致努力下,我们通过联系历代先祖的传言,采信玉林祖的部分查寻结果,面对今天众族人进行寻访的现实,参考中华王姓大成总谱局《三槐王氏大总谱》编辑部的相关采编信息,终于对始迁祖懋公的上源世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形成了《关于始迁祖王懋公是三槐王氏第十四世孙的考证意见》。(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副理事长王雄琥整理   2012.夏  )